全国服务热线:13868690078

技术中心

m6米乐主页·高质量发展有我丨刘信杰:“新工匠”就要有精品意识

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。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,势不可挡。近年来,机电力弘扬工匠精神,以“胸怀大我”的境界、“超越自我”的追求、“建功有我”的担当,在高质量发展的浩荡大潮中留下了一个个奋跃而上、飞速奔跑的实干身影。

  大江流日夜,慷慨歌未央。在建校65周年之际,学院推出“高质量发展有我”系列人物报道,讲述广州机电优秀毕业生在技能报国的理想追求中,用实际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打call的青春故事。

  刘信杰,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2021届数控装备安装与调试专业学生,现就职于华为机器有限公司。2019年获第十五届“振兴杯”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项目的二等奖,被授予“全国青年岗位能手”称号;2022年获“东莞市技术能手”称号。

  年初,广东召开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全省大会,凝聚来自产业一线、基层一线的意识和智慧,把高质量发展转化为众众之责,人人之慧。

  身处高端制造业一线,刘信杰感受到了这股时代脉动,以及责任。他觉得,高质量发展,既需要科学家解决“卡脖子”关键技术,也需要千千万万的能工巧匠,将科研成果变为现实。

  2021年4月,刘信杰通过实习生面试,成为华为机器有限公司(华为全资子公司,以下简称“华为机器”)的一名钳工。

  “钳工是在钳工台上用虎钳夹持工件得名的,很多人觉得这活粗笨,但其实我们做的很多是精细的活。”刘信杰介绍,华为机器负责华为运营商网络业务、企业业务同消费者业务的生产与制造。一年多的时间里,他参与了多个精密加工制造项目,完成了无数个精密零件的组装、攻牙及镭雕。其中要求最高的精度达到0.0005毫米,约为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/15。

  在精密制造中,钳工对下手的力度要求很高:大一点松,小一点紧,偏一点就废,但刘信杰始终保持着100%合格率。

  “00后”的他,有一颗不输老匠人的匠心。刚进车间时,刘信杰每天从早到晚紧跟师傅的脚步,牢记一招一式,经常“主动请缨”要求上手操作,并请师傅一旁“观战”指出问题所在。他用最朴实的干劲不停打磨着技艺,仅用了6个月就通过了上岗认证,给所有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。

  2022年,东莞市职业技能大赛举办。公司管竞赛的负责人当即就想到刘信杰。而他也不负所望,成功斩获装配钳工项目银牌,被授予“东莞市技术能手”荣誉称号。

  这一年,表现优异的刘信杰被评为部门年度“成长之星”,获“交付保障个人奖”,也成功竞聘为代班小组长。

  他的想法,从如何让手艺更加精湛,保证准时交付完美的产品,向如何优化工装、工艺流程转变。如今,他更多的是站在生产线的高度,想方设法去提高工作效率、降低生产不良率。不久前,刘信杰发现攻牙工序每个月都要断裂十几把丝锥,每次更换不仅要耗费1-2个小时,影响生产进度,还很容易造成螺纹乱牙而导致工件报废。他把这个问题提到班会上,组织团队一次次讨论解决方案,提出“制作出一张丝锥与工件的对应表”的思路,并将各种材质的丝锥对工件的加工都试了一遍进行验证,最终统一了攻牙参数的标准。

  最近刘信杰在学CAD制图。每天结束12个小时的夜班,草草洗漱提神后,就马上进入忘我学习中。中间除了必要的补觉、吃饭和临时会议,他基本钉在了电脑前。“学好CAD,我们在改善工装做设计时就能够更准确地掌握细节。做好了细节,产品的质量自然就会更高。”

  2019年11月18日,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灯火通明。耀眼的灯光映照着刘信杰脸上闪闪发亮的汗水。决赛开始后才发现,赛场上的设备和平时训练的型号尺寸不同,他只能一边打磨,一边适应。切槽、攻牙、滚花……繁琐的步骤、高标准的要求、飞速流逝的时间让他无暇顾及其他,只能要求自己快一点,再快一点。

  当天气温只有10℃出头,工作台上却散落着刘信杰汗水留下的点点锈蚀。长达5个小时的比赛和巨大的心理压力,让刚结束比赛的刘信杰直接瘫坐在工具箱上,休息了十几分钟才缓过劲来。

  赛前两百多个日夜的磨练,让刘信杰获得了第十五届“振兴杯”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项目的二等奖,年仅18岁就荣获“全国青年岗位能手”称号。

  “我从小文化成绩就不太好,那时候对未来挺担忧的。”刘信杰说,后来进入学院竞赛集训队,被浓重的良性竞争氛围熏染,受金牌选手们的成长故事激励,他开始“卷”起来,成为实训室的“常驻人员”。

  第一次实操训练,刘信杰就在实训室待了十几个小时。尽管老师认为初次训练,刘信杰的作品已经可以满足课堂要求,但他自己却觉得“惨不忍睹”。下午5点放学后,其他同学都已经陆续离开实训室去吃晚饭,但他还和手中的工件死磕,饥肠辘辘的感觉丝毫没有影响他的专注。一番忙碌到凌晨两三点,才做出一个让自己“看得上眼”的作品。直到第二天被来上课的同学喊醒,他才发现自己趴在工作台上面睡着了。

  每天重复研磨、锉削、划线、钻削的练习,长时间与车床、量具、刀具打交道,在一次次与钢铁的对话中,刘信杰练出了很多绝活。他仅靠双手和一把锉刀,就能将平面度的误差控制在0.02毫米内。

  “机电真的帮我打下了很好的底子,不单是纯熟的技能,更重要的是让我有了一种勇于追求、坚持到底的人生态度。”刘信杰说,学技术的人眼前都有“一层窗户纸”,只有捅破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,可是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多。

  他会一直坚持下去,守着初心,在高端制造业深耕。“高质量发展给我们一线技工带来了机遇,我会用最大的热情和努力去回报。就像在学院打磨技艺时那样,不断磨练新时代所需的新本领,和同事们一起打造出更多精品,为中国的高端制造发展添砖加瓦。”

Copyright © 2014-2022 m6米乐主页网页版-m6米乐平台网址 版权所有 

友情链接: